掃碼關註我們
了解另外信息
啟動子相當於“基因開關”,能夠控製基因表達的開啟和關閉。而啟動子的活性受轉錄因子的調節,轉錄因子是一種具有調控基因表達性能的蛋白質分子,也稱為反式作用因子。一些轉錄因子僅與其靶基因啟動子中的特異序列結合,這些特異性的序列被稱為順式作用元件,轉錄因子的DNA結合域和順式作用元件達成共價結合,從而對基因的表達起抑製或增強的作用。荧光素酶報告基因分析(luciferase assay)是檢測這類轉錄因子和其靶基因啟動子中的特異順式元件結合的重要手段。
漢恒生物在轉錄因子與啟動子作用研究中常用到的是報告質粒pGL3-Basic,內參質粒pRL-TK和轉錄因子表達質粒。將靶基因啟動子的特定片段插入到pGL3-Basic載體中荧光素酶編碼序列上遊作為荧光素酶的啟動子序列,再與轉錄因子表達質粒和內參質粒共轉染細胞,裂解後加入特定的荧光素酶底物,通過檢測荧光的強度可以測定荧光素酶的活性,從而判斷轉錄因子是否能與該靶基因啟動子片段作用。結合定點突變等方法則可進一步確定轉錄因子與靶基因啟動子的作用位點。
pGL3-Basic與pRL-TK質粒圖譜
驗證轉錄因子與啟動子z相互作用最常用的方法便是雙荧光素酶驗證試驗。
荧光素(Luciferase)是自然界中能夠產生生物發光的酶的統稱,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來自萤火蟲 (Firefly) 體內和海肾(Renilla)體內的兩類萤光素酶,分別命名為F-Luciferase和R-Luciferase。
這兩種荧光素酶作用方式不同。一是底物和輔助因子不同,萤火蟲荧光素酶需要荧光素、O2、ATP 和 Mg2+,而海肾荧光素酶僅需要腔腸素(coelenterazine)和 O2。二是發光顏色不同,萤火蟲荧光素酶產生黃綠色光,發光波長為 560 nm;而海肾荧光素酶產生藍光,發光波長為 465 nm。常應用於啟動子轉錄活性調控及miRNA靶基因驗證等研究。
啟動子活性驗證:驗證轉錄因子與啟動子是否存在相互作用
轉錄因子與啟動子作用位點研究:通過截短、潛在結合位點突變驗證轉錄因子與啟動子的結合位點
聯絡我們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