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註我們

掃碼關註我們

了解另外信息

首頁 > 商品效勞 > 荧光素酶

荧光素酶報告基因檢測效勞

萤(荧)光素(Luciferase)是自然界中能夠產生生物發光的酶的統稱,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來自萤火蟲體內(Firefly)和海肾(Renilla)體內的兩類萤光素酶,分別命名為F-Luciferase和R-Luciferase。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荧光素底物可以高效的轉變成氧萤光素,同時發出強烈的光。 鑒於此,研究者利用荧光素酶開發出一套極其靈敏且使用方便的報告基因系統即雙荧光素酶報告基因系統(Luc荧光素酶實驗)。目前這一系統被廣泛用於轉錄因子結合位點與啟動子活性分析、RNA降解、信號轉導、藥物篩選、動物活體成像等範圍。
效勞推選:
類別
效勞/商品
轉錄因子與啟動子研究 啟動子活性驗證
轉錄因子與啟動子作用位點研究
miRNA與靶基因相互做用研究 miRNA靶基因驗證
lncRNA吸附miRNA驗證
circRNA吸附miRNA驗證
ceRNA做用研究
試劑盒雙/單荧光素酶檢測試劑盒
技藝路線:

雙荧光素酶報告基因檢測流程

技藝特點:

1、強大的學術幫助團隊協助策劃科學合理的實驗方案

2、極簡的HB-infusion無縫克隆策略極大縮減載體構建周期

3、高效的LipoFiter轉染試劑和病毒轉導系統,確保結果穩定和可重復性

4、詳細的原始數據和實驗結果分析,確保結論清晰可靠

應用實例:

pGL3-Basic---用於轉錄因子結合位點與啟動子活性分析。把待分析啟動子區段構建到F-Luciferase上遊,和轉錄因子共轉染分析F-Luciferase活性即可反應啟動子的活性高低。該質粒通常需要結合持續性表達R-Luciferase的載體作為內參以校正不同樣品之間轉染的轉染效率(參考實例一)。


轉錄因子結合位點與啟動子活性分析


psiCHECK2---miRNA與其靶點相關分析,包括miRNA靶基因驗證(參考實例二A和B)、lncRNA (參考實例三)與circRNA (參考實例四)吸附miRNA驗證等。需要把miRNA潛在結合靶點克隆到R-Luciferase (hRLuc) 3’UTR區域,然後與待測miRNA共同轉染細胞內測定R-Luciferase活性高低,F-Luciferase (hLuc+)作為校正內參校正不同樣品之間轉染的轉染效率。


miRNA與其靶點相關分析


經典應用實例一:

LncRNA轉錄因子結合位點與啟動子活性分析

論文來源: Wang, P., et al. (2014). "The STAT3-binding long noncoding RNA lnc-DC controls human dendritic cell differentiation." Science 344(6181): 310-313.


本文是曹雪濤實驗室在2014年發表在Science上一篇研究性論文。作者通過芯片鑒定出DC (樹突狀細胞)發育相關的一個lncRNA,命名為lnc-DC。同時高通量測序也發現了這條差異lncRNA的存在。進而作者通過Northern Blot驗證了這條lnc-DC。由於lnc-DC極其特異和穩定地高表達在DC發育過程的某一時期,所以作者假設lnc-DC可能是和表觀遺傳學調控事件相關的。為了驗證這一假設,作者通過染色體免疫沈澱結合測序的技藝-CHIP-seq和qPCR發現lnc-DC的轉錄起始位點(TSS)附近富集了Pol II、H3K4me3和H3K27ac等蛋白(下圖A),提示DC發育過程中表觀遺傳學變化與lnc-DC的轉錄增強事件相對應。進而作者通過序列分析發現在lnc-DC的轉錄起始位點附近(+44-+50)存在一個經典的PU.1結合位點。作者假設PU.1參與了lnc-DC的特異性表達。於是作者策劃了如下實驗進行了進一步的驗證(下圖B)。

作者把lnc-DC的啟動子區段(-1447-+223)及其不同的突變體版本分別克隆到F-Luciferase表達框上遊,然後和轉錄因子PU.1表達質粒或者空載體(Vector)共同轉染到模式細胞系HEK-293T,通過測量荧光強度的變化間接反應轉錄活性的高低。最終證明轉錄因子PU.1通過經典結合位點(+44-+50)介導了lnc-DC在DC發育過程中的特異表達。


LncRNA轉錄因子結合位點與啟動子活性分析

經典應用實例二:

LncRNA通過吸附miRNA調控靶基因mRNA的表達 (ceRNA)

論文來源: Cesana, M., et al. (2011). "A long noncoding RNA controls muscle differentiation by functioning as a competing endogenous RNA." Cell 147(2): 358-369.


作者通過表達分析發現了一條肌肉發育相關的lncRNA---lnc-MD1.前期性能研究發現lnc-MD1可以調控肌肉分化的時間。信息學分析發現這條肌肉特異的lncRNA上包含36個miRNA的結合位點。如果只考慮肌肉發育相關的miRNA和基因,36個候選miRNA裏面只剩下miR-133和miR-135。作者通過荧光素酶實驗進行了驗證。首先作者把野生型及其缺失miR-133和miR-135結合位點的Lnc-DC1克隆到進R-Luc的3’UTR,然後分別與表達miR-133和miR-135前體的質粒共同轉染到細胞進行荧光素酶活性檢測(下圖A和B)。證明lnc-MD1缺失存在miR-133和miR-135的結合位點。

進一步的信息學預測,miR-133和miR-135分別靶向兩個基因- MAML1 和 MEF2C。同樣,作者還是通過荧光素酶實驗進行驗證。研究者把MAML1 和 MEF2C的3’UTR (WT)和miRNA結合位點缺失突變體(-mut)分別克隆在RLuc表達框的下遊,然後和miRNA過表達載體共轉染細胞進行酶活測定。結果顯示miR-133和miR-135確實分別靶向了MAML1 和 MEF2C兩個基因(下圖C)。最後的模型是lnc-MD1通過ceRNA機製吸附miR-133和135,正向調控了MAML1 和 MEF2C的表達,參與調控肌肉發育。


LncRNA通過吸附miRNA調控靶基因

經典應用實例三:

LncRNA通過吸附miRNA調控其生理性能 (ceRNA)

論文來源: Kallen, A. N., et al. (2013). "The imprinted H19 lncRNA antagonizes let-7 microRNAs." Molecular Cell 52(1): 101-112.


H19屬於非常保守的印記基因家族,在胚胎發育和生長方面發揮極其重要的性能。為了進一步研究lncRNA H19的性能,作者通過信息學分析發現H19包含let-7的4個結合位點。於是作者推測H19可能會影響let-7發揮作用。

為了驗證這一預測,研究者把4個let-7潛在結合位點串聯起來克隆到RLuc的3’UTR區。然後先後跟let-7的抑製型載體(下圖A和C)和過表達載體(下圖B)分別共轉染到細胞系檢測荧光素酶的活性,證明Let-7的結合位點確實存在且發揮性能。進一步證明H19通過RNA sponge的機製影響let-7家族靶基因的表達參與肌肉發育調控過程。


 LncRNA通過吸附miRNA調控其生理性能

經典應用實例四:

circRNA通過吸附miRNA調控其生理性能 (ceRNA)

論文來源: Zheng, Q., et al. (2016). "Circular RNA profiling reveals an abundant circHIPK3 that regulates cell growth by sponging multiple miRNAs." Nat Commun 7: 11215.


環狀RNA (circRNA)是非編碼RNA範圍一類新的明星分子,研究者對其性能還知之甚少。

本文中,作者鑒定出一個表達量較高的環狀RNA分子-circHIPK3. circHIPK3來源於基因HIPK3第二個外顯子。RNAi幹擾circHIPK3可以影響細胞的生長。為了進一步研究其機製,作者通過序列分析發現circHIPK3含有一些列miRNA結合位點。為了從中篩選出真正的miRNA,作者構建了基於荧光素酶的篩選系統---把circHIPK3構建到Luciferase的3’UTR區域,然後分別與424個miRNA mimics共轉染到模式細胞系HEK-293T內進行篩選驗證,最終作者篩選出9個候選的miRNA。通過性能試驗和共表達分析進一步驗證得到mir-124是陽性候選miRNA。最終作者證明circHIPK3通過吸附miR-124正向調控了其靶基因IL6R 和 DLX2的表達,影響了細胞的生長。


circRNA通過吸附miRNA調控

顧客發表文獻節選:
Long non-coding RNA NORAD/miR-224-3p/MTDH axis contributes to CDDP resistance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by promoting nuclear accumulation of β-catenin
(雜誌:Molecular Cancer,IF=27.401,河北醫科大學)
Hypoxia-induced circWSB1 promotes breast cancer progression through destabilizing p53 by interacting with USP10
(雜誌:Molecular Cancer,IF=27.401,重慶醫科大學)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deliver osteolytic effectors and mediate cancer‐induced osteolysis in bone metastatic niche
(雜誌:J Extracell Vesicles,IF=25.843,西南醫院)
Nanoprobes‐Assisted Multichannel NIR‐II Fluorescence Imaging‐Guided Resection and Photothermal Ablation of Lymph Nodes
(雜誌:Advanced Science,IF=16.806,浙江大學邵逸夫醫院)
A novel inactivated whole-cell Pseudomonas aeruginosa vaccine that acts through the cGAS-STING pathway
(雜誌: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12.900,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想要獲取另外商品信息及報價?
漢恒生物每年為1w+顧客供應優質效勞,項目經驗10W+,期待與您的合作
聯絡我們